学院新闻

【2018社会实践】艺传学子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:用我热血 铸你辉煌

点击数:2018-08-29 17:29:59 来源:



为深刻感受军垦文化,816日到19日,探索西域匠心小分队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到当年的援疆青年的家中,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陪伴的同时,通过访谈深刻感受军垦文化的内涵。

实践前夕,队员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,援疆青年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:自流型、支边型和其他类型。自流型青年即听闻宣传后受到鼓舞自己前往新疆支援的青年,支边型青年多为部队和上海市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青年。据此,实践队员们寻找了三位不同类型的援疆老人,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,感受援疆往事。

采访的第一位老人是当年支援左派的军人,年721963年来到新疆以后就扎根在此处,多次获得38红旗手等多种奖励奖章。第二位年仅九岁时,便随父母前往新疆,1966年起在八一毛纺厂工作,工作期间兢兢业业,亦获得诸多优秀称号和奖章。第三位老人是当年高考落榜后从山东来到新疆的自流型援疆青年,虽然在工作岗位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不多,但他每一次都格外珍惜,工作认真负责,早年入党,后来晋升八一毛纺厂纺织车间书记一职。

老人谈到刚来到新疆的场面:“一片荒地,睡在地窝子,吃着窝头,生活十分艰苦,但是援疆热情使我们不断坚持下去,并坚守了几十年。”

与援疆前辈们的访谈使实践队员们满怀敬意,并不由感叹,祖国的发展和强盛离不开这些可爱的人的无私奉献。吃水不忘挖井人,我们不能忘记石城人父辈们为这片土地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。回顾历史,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无数的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四面八方的地区千里迢迢来到新疆,自此便在这里扎下了根,为新疆的建设献出了全部的力量。他们,才是军垦精神的内核所在。

访谈结束后,实践队员们将会把走访的视频资料整理剪辑成宣传片,向社会宣传援疆精神和军垦文化,致敬“援疆青年”。

  中国在新疆屯垦戍边已有2000余年历史。援疆”一词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诞生。当时为了开发新疆,不少内地人被组织起来,从全国各地前往新疆,扎根在那片热土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编而成,在新疆和平解放后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发展的基础。